中国基本古籍库
发布时间:2017-12-20 14:59:49
 

1、项目背景
中国基本古籍库是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宏伟工程,先后列为北京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和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任学术顾问,两院院士罗霈霖、王选任技术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任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投资研制。1998年9月开始筹备,2001年3月正式启动,2006年2月全部完成,至2016年10月已经过7次更新升级,2023年6月正式推出V8.0定型版。项目受到国内外学术文化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截至2023年底,全球机构用户已逾230家

2、总体规模
中国基本古籍库共收录自先秦至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历代典籍1万种、18万卷,选用版本14,660个、26万卷。每种典籍均制成数码全文,并附所据版本及增附版本之原版影像。合计全文19亿字、影像1300万页,数据总量约850G。其收录范围涵盖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其内容含量相当于3部《四库全书》。不但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中文古籍数字出版物,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代典籍总汇。

3、 遴选标准
中国基本古籍库所收历代典籍及所附重要版本,均经严格筛选,具有深刻文化意义和广阔使用前景。其收书标准为:1、千古流传、脍炙人口之名著;2、虽非名著,但属于各学科之基本文献;3、虽非基本文献,但有拾遗补阙意义的专门著作。其选本标准为:1、完本或现存卷帙最多之本;2、母本或晚出精刻精钞精校本;3、未经删削窜改之本。

4、分类方法
中国基本古籍库根据中国古籍自身的特点和当代科研教学的需要,参照传统的古籍分类方法和国际通行的图书分类方法,独创一种全新的ASM分类法,包括4个子库、20个大类、100个细目,用以统率1万种历代典籍,使之秩序井然,便于搜询。

5、技术架构
中国基本古籍库根据中国古籍多尺寸、多样式、多字体的复杂情况,独创完全支持Unicode国际编码的ABT数据格式,对1万种历代典籍的全文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标准化排版,达成尺寸、版式、字体统一;同时采用C/S和B/S两种架构,分别制成线下客户端版和在线浏览器版,广泛适用于各种主流操作系统和各类流行终端。

6、检索系统
中国基本古籍库拥有的ASE检索系统,提供多条检索路径、多种检索方法和平均毫秒的检索速度,可进行全方位快速海量检索。
分类检索    通过库、类、目的树型结构进行定向检索,可检索到某一领域的某些或某种书。
条目检索    限定书名、时代、作者、版本、篇目等条件进行目标检索,可检索到某时代某作者某书某版本某篇。
全文检索    输入任意字、词或字符串进行爬梳检索,可检索到全库所有的相关信息,并可预览其举句。可设定逻辑、范围和关联选项以便筛选
书内检索    新增书内检索,可边读边查。

7、作业平台
中国基本古籍库配备的ARP学者工作平台,提供6个基本功能。借助这些功能,可随时调整版面、字体及阅读环境,并可实现校勘、标注、编辑、拷贝、打印的一站式作业。
阅读    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有多种阅读方式,可连读影像或连读录文。   
设置    可实现繁简转换、影像自由缩放。
校勘    可调阅1-2个版本,实现全文与原据版本影像、原据版本影像与增附版本影像、全文与原据版本影像及增附版本影像对照校勘。
批注    可在浏览原文时添加批语,进行点校、注释工作。
书签    可添加书签,分类收集和管理有用的信息。
下载    可剪裁、粘贴并拷贝全文或章节保存到其他文档。

8、辅助工具
中国基本古籍库开发的ADK工具包,包含2个辅助工具,为研读古籍提供必要的帮助。
常用字典    可常用字的发音和释义。
干支转换    可在历史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之间进行转换。

版权所有 © 2021 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备12023608号-7